整顿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,是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。一般老百姓购买P2P产品,看中的是它的高收益。但常识告诉我们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因为购买P2P产品而造成较大甚至巨大损失的案例,所在皆是。
金融监管制度的规范和完善,堵上了一些风险漏洞,也意味着,部分民众期望藉此赚快钱的路径不可持续。
非唯互联网金融领域。我一再说过,部分民众速富、暴富心态的形成,与过往多年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有关。
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,有其深厚的外部因素。由于历史原因,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一直沉睡,其价值被严重低估。1998年房改之后,尤其是2004年全面实行土地招拍挂之后,房地产商品属性苏醒,价值以急剧爆发的形式得以呈现。如你所知,最显现的形式便是房价的持续上涨。
推动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几种主要因素,除了改善住房条件的刚性需求,还包括地价上涨带来的刚性成本上升,货币“超发”,以及投资需求,等等。初期,这是一种资产价格的重估过程,有其合理性。全球多数经济体在高速增长阶段,都伴随着资产价格的重估,房价往往是先导。但资产价格的另一面是,重估和价值回归的过程,会脱离基本面,以市场的惯性向前发展。何况,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跃过初期的重估过程进入第二阶段后,投资投机需求日益成为驱动房价上涨难以驾驭的因素。
在2016年10月开始此轮调控之前,投资投机性购房者,获得了巨额的收益。10年之间,房产价格上涨5倍、8倍乃至10倍,是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。长期以来,由于需求实在旺盛,且存在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般的预期,转让房产的成本被转移到买方,作为投资者的卖方,收获的远超房产原值数倍的纯收益。于是,投资买房就成为无风险速富暴富的路径性依赖。传染发散,就扩展为一种社会性心态。
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曾经历这样的过程。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建立初期,股票是被严重低估的,不少股票甚至需要动员购买才能完成发行。随着资本价值的苏醒,股价迎来爆发式上涨。大批上市公司的股价完全脱离其基本面,在投机需求驱动下兀自狂欢。虽然大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收获的是负收益,但仍有小部分投资者是超额收益。而后者作为造富神话的传染性要强得多。
民间有一种神奇的造词能力。投机性买房产叫做炒房